2025-08-23 06:14:09 | 爱好网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的有效期为3年 。具体规定如下:
有效期说明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可以加10分,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里的3年是指自退役之日起的连续3个年度内,每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都有机会享受加分政策,而不是指可以考3次。
专项计划设置 :自2016年起,教育部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收硕士研究生。该计划在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不得挪用。
报名与审核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在报名时需选择填报该专项计划,并按照规定填写入伍前入学信息、入伍和退役相关信息。考生在复试前需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调剂政策 :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同时,如果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也需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相关照顾或加分政策。
爱好网(https://www.aihaoya.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相关内容。
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一、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介绍
设立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2016年起,教育部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简称“士兵计划”)。该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旨在支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继续深造,提升综合素质。
计划概述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一部分,坚持“自愿报名、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该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专项专用,不得挪用。每年9月底或10月初,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可查询当年大学生退役士兵计划的具体名额及其分配。
二、报考条件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高校学生 :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应征入伍退出现役的高校学生 :
入伍前已从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毕业;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翌年毕业在校生,服役期间毕业;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入伍前办理休学保留学籍,退役后回到原学校复学;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新生,入伍前办理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回到原学校复学;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或入学新生,退役后未复学(或复学后退学),另外获得本专科学历。
需要注意的是,入伍前无大学学籍/入学资格,即仅以初高中、中专毕业生身份入伍,退伍后再考取大学的,不符合专项计划条件。
入学新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和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手续后入伍 :若拿到录取通知书但未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并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手续,而直接入伍的,则不符合专项计划政策规定。
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报考学校的相关规定。 爱好网
三、报考流程
选定报考学校及专业 :选学校及专业时,可参照该院校往年的公告,确定学校是否有“士兵计划”名额及名额多少,并确定该院校对于报考专业有无限制。
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如实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网上报名期间需留意报考院校的官方公告,并及时按要求完成相关材料的提交。
专项计划填报注意事项 :在网报系统中,“报考单位”的“专项计划”项选择“退役大学生计划”,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注意,专项计划填写“退役大学生计划”者,相关入伍、退役信息不得为空。
现场(网上)确认 :近两年大多数地区均开始采取网上确认,士兵计划确认时间和统考生一致。考生应留意考试所在省省招办及报考点公告,并保留《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编号及文档以备待用。现场确认和复试都会查验《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参加初试 :报名确认后,考生需按规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或按规定参加推荐免试招生。
四、复试与调剂
复试 :专项计划考生不与普通统考生进行排名,复试线一般比统招低。具体的分数线、复试模式与录取方式都是由院校自主决定,可在目标学校网站上查询通知。
调剂 :专项计划考生调剂需符合学校关于专项计划调剂的要求。专项计划的调剂跟普通计划的调剂一样,第一志愿复试跟调剂不冲突。通过调剂系统,可以同时调剂三个学校,接受一家学校的拟录取之前都可以调剂,互不影响。
五、学费与福利
学费与奖助学金 :大部分学校中,专项计划考生与普通统考生在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方面标准相同。但部分学校对专项计划考生采取不同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标准,考生可自行到学校网站查询。
攻读更高层次学历不减免学费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本/专科的学费国家可以补偿,但读研不在减免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国家为支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继续深造而设立的一项专项计划。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可通过该计划报考硕士研究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希望有意向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能够抓住这一机会,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以上就是湖南士兵专项计划专业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几年有效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爱好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爱好网:www.aihaoya.com2024年全国“士兵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已发布! 为响应国家征兵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并提供成长成才途径,2024年教育部下达了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本计划由520所普通高等学校执行,合计招生指标数为8039人,比2023年增加了778人。所有招生均在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确保专项计划的独立性和专用性。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全称为
2022退役士兵专项计划考研名额 2022 退役士兵 专项计划考研名额为6770人,由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499所高校联手招生,计划招收“ 专硕 ”学生6770人。 其中不乏985,211和双一流院校,比如 中国人民大学 、北科技、北电、中国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每所大学招收的专硕学生并不相同,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划招收130人,足以看到大学对退役士兵的重视和需求。 从20
考研士兵计划是什么意思 考研士兵计划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 1、为贯彻落实全国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成长成才通道,教育部决定2022年继续实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22年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99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内单列下达。 2、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工作
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一、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介绍 设立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2016年起,教育部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简称“士兵计划”)。该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旨在支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几年有效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的有效期为3年 。具体规定如下: 有效期说明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可以加10分,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里的3年是指自退役之日起的连续3个年度内,每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都有机会享受加分政策,而不是指可以考3次。 专项计划设置 :自2016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概述: 该计划旨在支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继续深造,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通过此政策,退役士兵可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机构报考硕士研究生。在招生过程中,他们将享有一定优惠政策,如降低录取分数线和优先录取,并获得政府经济补助以减轻生活压力。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重要性: 此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退
退役士兵专科考研专项计划 退役士兵专科考研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支持军人深造而设立的一项政策 。 该专项计划已实施多年,其主要特点和内容如下: 降低升学门槛 :该计划通过提供专项名额等措施,旨在降低退役士兵的升学门槛,使他们更容易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免试专升本条件 :对于专科退役士兵,如果他们符合免试专升本的条件,也可以参与这一专项计划,进一步深造。 报
退伍士兵大专升本科政策 退役大专生免试专升本政策如下: 1、专升本免试对象对象为专科时期参军且完成专科学业退役大专生士兵,也就是说在入伍之前已经是一名全日制大专在读生或者毕业生才能享受该政策,退伍后取得的大专学历或者当兵前的成人大专都不属于免试的对象。 2、免试就读本科所需要的材料要三等功才能免试,但三等功是2022年以前的免试专升本才需要用到,2022年以后,只要有大专毕业证和退伍证
2024-06-19 22:44:22
2023-07-23 15:29:23
2024-03-17 04:15:41
2023-11-02 01:30:22
2024-06-12 07:58:28
2024-06-05 04: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