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民考民的录取规则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民考民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民考民考试科目和计分
藏文答卷“民考民”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藏语文、 藏数学(文/理)、藏文综/藏理综、
汉语、
英语。科目分值为:藏语文、藏数学(文/理)、汉语、英语(120×1.25)各科成绩满分为150分,藏文综/藏理综满分为300分。
我省藏文民语类采用“双记总分”:一是英语科目100%、藏语文和汉语各占50%、藏数学(文/理)100%、藏综合(文/理)100%,以上科目相加所产生的总成绩,我们把这种成绩计分模式简称为“藏汉折半,其他全算”,可以称它“一成绩”或者“普通类总分”。二是藏语文100%、汉语100%、藏数学(文/理)100%、藏综合(文/理)100%,以上科目相加所产生的总成绩(英语成绩作为参考),我们把这种成绩计分模式简称为“其他全算,英语不算”,可以称它“二成绩”或者“民语类总分”。
民考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选择
“民考民”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报考普通类院校,二是报民语类院校。依“普通类总分”参加普通类高校的录取,依“民语类总分”参加民语类高校的录取。
“民考民”考生报考普通院校完全参照普通类考生的报考方式,报考民语类院校时计划单列。概括来说就是,接轨普通类院校招生,单列民语类院校招生计划。
我省招生计划中藏文民语类院校包括
中央民族大学、
青海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院校等。录取依据是“民语类总分”。
两类院校是两种录取规则
普通类院校采用大平行志愿:考生所选A、B、C、D等多个志愿,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不是“志愿优先”,而是“分数优先”。它的投档规则是:把该专业类别全体上线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高分优先的原则依次投档;当轮到某一考生出档时,按其填报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相对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如果该生所报学校均已录满,其档案将无法投出)。
民语类院校采用顺序志愿:实行“1 1”顺序志愿,即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考生只能报一个第一志愿和一个第二志愿,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顺序志愿按“志愿 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解说还是有点儿“绕”,简单来说就是考生的第一志愿很重要,有数据表明第一志愿如果落榜,第二志愿录取的概率小于20%。填报顺序志愿时一定要对自己定位准确,志愿填报几乎是“一锤子的买卖”。
怎样填报院校合理
普通类院校的填报参照普通学生,这里不做阐述。下面重点探讨民语类院校的志愿填报。
(一)志愿填报的风险性
志愿填报是有风险的,没有十拿九稳且恰好合乎分数的志愿填报方法。民语类院校录取采用顺序志愿,顺序志愿规则就有一定的“赌博”的成分,它强化了志愿的作用。考生的填报志愿按成绩高低进行排队,考生能否按自己填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而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填报的志愿,考生填报的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尤其第一志愿的填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志愿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一志愿的考生时,该生便无法录取,因“滑档”而落榜。
(二)志愿填报的本质
志愿填报的本质是考生主动选择合适的高等院校深造学习,而不是让分数选择考生进入不适合自己的高校就读。如果考生为了不浪费分数而冲刺更好的学校,即使被录取,自己要面临多年待在不喜欢的学校,学习不喜欢或者学不懂的专业的情况,学习时很痛苦。合理定位自己,然后反思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主动合理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情况,然后被动选拔。说得再明白些,就是你拿到高考的分数后,不要老想着怎么把这不是很高的分数用完,想着一分不剩压线录取,或者放手一搏冒险捡漏;而应该想着在能录取上的区间内,填报最想去的学校或专业。
(三)分数位次的定位
省考试院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考民”考生查询成绩时,既有民语类名次,又有普通类名次,有了这两个名次,考生志愿填报心中会更有依据。
根据分数的位次大略能判断能被什么位次的大学录取。家长和考生关注高考成绩时,往往会问考了多少分,说去年多少分的某某考取了某某大学,今年考了相同的分数也一定会考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年的试题难易程度都有变化,录取分数线不可能一致。按去年的分数线填报今年的志愿往往会或者报高,或者报低。填报志愿时应更多地关注分数的名次,名次比分数本身更有参考性。考生参考往年大体同等名次的考生录取结果,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定位。“民考民”考生近年来在2000人左右,省考试院按照分数把这所有考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分数高的当然在前面,比如说文科录取大约600人,排名600名以后的同学录取的概率就小多了。比如理科录取350人,在300名左右的同学合理填报志愿录取概率很大。
(四)招生政策的了解
考生及家长要充分把握考试的“民考民”高考录取的政策法规。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和要求是公开透明的,填报志愿前要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一是关于加分照顾政策,按照“对报考
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规定,民考民报考普通类高校时享受加20分的照顾政策,即在原始分数上加20分进行投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参加民语类院校录取时,加分与否其实不重要,因为所有的考生都处于同一个模式,所有的考生都加或所有考生者不加,考生的名次不会因为加分与否而发生改变。二是关于省列少数民族专项,分藏区专项民语类计划和藏区专项其他类计划。藏区专项民语类计划就是专门为“民考民”和“民考汉”考生单列的计划,考生按照分数进行填报。三是关于艺体类考生,艺体类考生参加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大多数专业是按照“普通类总分”和专业课分数进行投档录取的,考生得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青海民族大学:“我校在录取时使用各省艺术类省级统考成绩;录取规则根据专业成绩、文化课高考成绩双过线,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各50%的比例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专业成绩*50% 文化课成绩*50%)。”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唐卡、声乐、器乐、舞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等类别的排序成绩为专业课成绩。”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多查看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或咨询相关院校,再进行填报。
(五)志愿顺序的确定
如果分数达到了某些院校的要求,怎样确定志愿顺序?考生对最想上的大学,历来考虑以下几个客观因素:大学的排名、大学所在的城市、大学的专业设置,其实志愿填报更要考虑考生个人差异:考生的性别差异、考生的兴趣爱好、考生的能力差异、考生的体检受限等。
考生志愿填报时要弄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
考生科类——确定所考的文理方向;应往届类别——应届生在报考志愿时如果本人觉得考试没发挥好,可以冲一下好的学校,可是往届生应该以稳妥为好;家庭经济情况——家境一般或者压力大的考虑师范类,或者免费医学类;民族——决定照顾政策项;成绩位次——普通类成绩加上加分项后位次较高的考生可以考虑填报普通类院校,民语类成绩位次决定了民语类院校的填报;还要考虑照顾项目——报考普通类院校加分;限报专业——高考体检时哪几项受限,报考志愿时要避开,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兴趣爱好——考虑选择爱好的专业。
梳理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会让考生志愿填报不犯或少犯错误,还要考虑的就是考生志愿填报优先考虑的因素:在大学位次、专业、城市、兴趣、就业等因素中选择哪个,这样就能清楚地定位并且填报志愿了。在多年的志愿填报中,我把上面一些要素制成如下表格,让考生填写,帮助考生自我定位、理顺关系,然后填报志愿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了。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决定考生一生命运的“工程”。而甘肃省“民考民”考生绝大多数出生在农牧区,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家庭及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考生非常迷惑,作为志愿填报的指导教师,深感责任之重。但愿此文总结的合理定位、依据排名、兴趣第一、综合考量、科学安排、稳妥填报的经验,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大专能不能同时被几个学校录取
不可以,只能被一所学校录取
计算机从高分到低分对考生进行排专序,然后按考生排序顺序和志属愿顺序进行检索、投档,最后对所有满足投档条件的考生同时投档。即按照A、B、C、D、E、F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投到首先满足条件的一所高校。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高考录取严格按计划进行,不做一档多投,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被投档到所填A、B、C、D、E、F平行志愿中的一所院校后,即使被退档,也没有机会再投到其他所填报的院校,即考生档案一旦被投给自己所填过的一个院校,就意味着本轮投档结束。
扩展资料:
爱好网
考生填报志愿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同一高校的普通班、民族班、民族预科、藏汉双语及蒙汉双语授课计划、贫困专项、艺术类、体育类、军队、公安、司法、公共安全、省内生态专项、扶贫专项等类型招生,分别公布计划、分别填报志愿(以代码区分)、分别投档录取(以代码区分)。每一类型计划要分别填报,考生不能在同一院校志愿内交叉混报不同类型的专业志愿。
(二)军队、公安、司法、公共安全类院校生源选拔时的政治考核(考察)、面试、体检及素质测试工作以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西藏大学面向六州党委办公厅(室)就业招生计划生源选拔时的政审、面试工作在考生志愿填报前或填报期间进行(另行发文通知)。飞行员生源选拔由招生院校自行安排。
(三)填报本科二段以上(含本科二段)院校外语类专业和其他有外语口试要求的相关院校专业的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于7月30日—31日到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延长段38号)参加外语口试。考生外语口试成绩将于8月1日在青海省教育考试网公布。
(四)参加志愿征集的考生应按照省招办公布的时间填报征集志愿。未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征集志愿的,视为放弃志愿征集。
(五)有特殊饮食习惯要求的少数民族考生,填报志愿时应了解高校是否设有清真食堂(清真灶),避免入学后面临生活不便等困难。

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爱好网(https://www.aihaoya.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的相关内容。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以上就是爱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爱好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爱好网:
www.aihaoya.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