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19:42:50 | 爱好网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蚌埠医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1968年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9月,与安徽医学院合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恢复称蚌埠医学院。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 176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 46.37 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289名,硕士研究生2247名(含留学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 6000 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27人,教授99人、副教授 256人 ,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9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43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5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7 人,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41名担任特聘教授。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设29个本科专业。拥有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1 个、重点培育专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7 个、重点培育专科 6 个。
爱好网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科学、预防医学。
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外科学(骨外)、骨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肺科。
省级特色专科:风湿性免疫疾病科等
校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骨外)、内科学(呼吸)、生理学、医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基础护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放射诊断学、医学伦理学、肝胆外科学、胸心外科学、胃肠外科学、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康复医学、整形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血液内科学、肾内科学、传染病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学(骨外)、康复医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9月,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 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安徽省生化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徽省高校智库项目1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点”“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安徽省肺癌综合治疗中心”“安徽省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 余项,各类部级课题项目 1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 400 余项,合作参与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973 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 8 项,发表各类论文 700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8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 120 余部。学校先后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0 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专利授权 13 项。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 种学术刊物。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4年制的专业也有5年制的专业。
5年制的专业有中医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4年制的专业有康复治疗学,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食品质里与安全,药物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保险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
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
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
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
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
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开办24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
以上就是爱好网为大家带来的,蚌埠医学院有哪些专业?,蚌埠医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一一揭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爱好网:www.aihaoya.com一、蚌埠医学院开设专业专业名称学科门类专业类别学制运动康复教育学体育学类四年生物科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四年生物技术理学生物科学类四年应用心理学理学心理学类四年应用统计学理学统计学类四年医学信息工程工学电子信息类四年物联网工程工学计算机类四年制药工程工学化工与制药类四年临床医学医学临床医学类五年医学影像学医学临床医学类五年护理学医学护理学类四年助产学医学护理学类四年生物医学科学医学基础医学类四年精神
蚌埠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开设本科专业51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蚌埠学院2019年招生专业序号专业及专业代码1(020302)金融工程2(040106)学前教育3(040107)小学教育4(050101)汉语言文学5(050107)秘书学6(050201)英语7(050261)翻译8(
蚌埠医学院排名 蚌埠医学院在2023年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316位,在2022年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299位,最新中国大学评级结果为B41。相关知识如下: 1、蚌埠医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安徽省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和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通过高校和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
蚌埠医学院简介及排名 蚌埠医学院全国排名是:第328名;简介如下: 学校简介: 蚌埠医学院(BengbuMedicalCollege),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是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
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排名 2023年,蚌埠医学院最新排名全国 第285名 (2023年综合排名数据) 蚌埠医学院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管、文、法协调发展的本科高校。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蚌埠医学专科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于1999年正式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蚌埠医学院。学校占地面积约1300亩,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一、蚌埠医学院怎么样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
蚌埠医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及招生统计(含专业招生) 高考志愿填报前,家长和考生必须要提前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专业,2023年的蚌埠医学院招生计划和人数暂未公布,下面是蚌埠医学院2022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可供2023级考生参考。 一、蚌埠医学院在安徽的招生计划 1、蚌埠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在安徽2022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60人; 2、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
蚌埠医学院是985还是211一、蚌埠医学院是985还是211大学? 根据教育部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蚌埠医学院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蚌埠医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一所医药类的公立本科大学,隶属于安徽省。它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是卓越医生大学。 二、蚌埠医学院厉害吗?排名全国第几位? 蚌埠医学院是一所非常厉害的大学,在全世界的排名情况如下表。 国际排名榜单名
2023-09-01 04:02:23
2024-01-06 19:53:11
2024-01-25 10:41:33
2023-11-07 08:17:20
2023-07-03 19:33:40
2024-01-08 0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