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10:20:35 | 爱好网
高校的录取工作时分两个批次展开的,先进行顺序志愿的录取工作,如果顺序志愿没有录取则进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按照以前的录取规则,第一志愿是很有优势的。
志愿优先
按照顺序志愿等第志愿的方式,先录第一专业志愿,再录第二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如果录取满额,那就不再录第二专业志愿。
分数优先
所谓分数优先,其实与平行志愿类似。把所有进档的学生,按照他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业,相当于把第一专业作为A志愿,第二专业作为B志愿,第三作为C志愿,第四专业作为D志愿,依次来投档叫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方式投档。在这样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分数情况,满足高分的学生的专业志愿选择。 爱好网
专业级差
其实前面两个规则,很多家长都容易搞得懂,很多同学也明白。只是对专业级差往往搞不清楚。专业级差实际上结合了分数优先,同时在不同的专业位置设置了不同的级差。也就是说他既考虑你的专业兴趣,又考虑你的分数实力,是这样的一个录取规则。简单来讲是这样的,就是在投档时把所有学生投到一个学校之后,按照平行志愿的方式进行投档。
分数优先
高考结束后省招办将所有的考生按类别(文科、理科)从分数高——低排成一队,根据考生的排名,从前到后依据考生的志愿向高校投档,只要前一个考生还没有投档,就不会投档后面的考生;
遵从志愿
省招办只向考生填报的志愿学校投档,考生没有填报的学校省招办不会投档;
依次检索
填报平行志愿各个省份是有区别的,一般可以填报几所高校(这里以填报四所学校为例,分别是A/B/C/D学校)。
当投档到某个考生时,先看A学校,如果此时A学校还有招生名额,就将考生投档到A学校,该考生的投档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学校就不再投检索了;如果此时A学校已经招满了,就继续检索B学校,情况同前直至D学校,如果D学校也已经招满了,那该考生只能滑档,等待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一次投档
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在一个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如前所说,如果考生投档到A学校,由于某些原因(如专业录取分数不够)被A学校退档,那是不可能再投档到后面的B/C/D学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高考报考ABCDEFGHIJ是平行志愿。
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虽是平行关系但仍有逻辑顺序,该逻辑顺序由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先后决定。以普通文理类为例,录取时检索考生所填报的9个院校志愿,按逻辑顺序即A、B、C、D、E、F、G、H、I院校依次进行。
比如检索到张三时,先检索其A志愿院校,如果满足学校要求则投入该校,不再检索后续院校志愿,如果不满足A院校要求,则继续检索B志愿院校,依次进行。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研究章程。认真仔细地阅读拟报院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要求,坚决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符合的院校或专业。
(2)统筹规划。统筹各个院校和专业志愿。如果对专业要求较高、意向比较明确,可以适当降低学校的层次以确保满足专业意愿。
(3)理性选择。克服填报志愿中的随意性,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不要填;尤其是填报中外合作专业或高收费专业,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4)填满专业。尽量填满专业志愿,适当拉开6个专业志愿的层次,不能全部选择热门专业,审慎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5)准确排序。注意院校(专业)志愿排序。院校(专业)志愿顺序最好按考生自己的升学意愿排序。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解读“平行志愿”如何录取
1、“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有个口诀:“一次投档、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系统会先“分配”(投档)分数高的同学,肯定是600分的同学先被“分配”完,再“分配”599分的同学。总分相同的同学根据单科成绩来排先后(俗称”比小分“),具体顺序是:先比语文+数学,再比语文或数学中单科较高的,再比外语;最后比小三门的单科最高成绩。
投档到某个具体的A同学时,会先看A第一志愿招满人没有,如果没招满,就直接投档进一志愿;如果一志愿专业组招满了,说明这个专业组的投档录取线肯定是高于A同学的分数,就再看二志愿、三志愿,以此类推。
A同学被投档进某个专业组后,最终会被录取到哪个专业?这个需要看一下学校的招生简章。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分数优先”的专业组内投档规则,也就是采用和平行志愿同样的规则,根据分数高低依次投档,第1、2、3、4专业依次检索。极少数学校会采用“专业分数级差”或“志愿优先”的规则,这两种比较少见,我就不详细展开了。
上面这些不用了解得太详细,大家只要记得,“填平行志愿的时候,把最想去的学校/专业填在最前面,不想去的不要瞎填,普通批一定服从调剂”就可以了。
2、“顺序志愿”录取规则
顺序志愿是个比较古老的规则了,简单点说就是“志愿优先”,存在“多次投档”。
投档时会先把一志愿填了这个专业组的人先找出来,按分数从高到低,根据计划数1:1.2进行投档、录取;一通操作过后,如果没有招满,再看二志愿填了我这个专业组、并且还没有被其他学校录取的人;再没有招满,就再看三志愿、四志愿。分数低的人填了一志愿被录取了,分数高的填了二志愿,没被录取,这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录取规则下,绝大多数学校都不会有机会招到填在二志愿、三志愿的学生了,因此,顺序志愿基本只有第一志愿有用。当然,冷门的学校(就是没人报的那种),二志愿、三志愿也有可能被录取,这个看运气了。
提前批里师范、海关、公安都算比较热门的,有些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分数可能就在这个几个学校的分数上下,填志愿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究竟把谁填在前面。此外高分段,是冲一冲复旦的提前批还是直接华师大公费师范生,也是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考虑下的。
总结一下,提前批顺序志愿比较看重志愿先后,需要仔细考虑。由于之后还有普通批兜着,提前批志愿可填可不填,可不接受调剂也可不接受。
以上就是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哪个先录 高考录取顺序是什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爱好网。平行志愿有先后顺序吗 平行志愿有没有先后顺序,要分为两种情况: 1、考生与考生之间,平行志愿是没有顺序的。考生与考生之间投档的时候,与你填报的志愿顺序没有任何关系,只与高考分数有关系。谁的分数高首先检索谁的志愿。 2、当检索到你的高考分数时,你填报的志愿就有顺序了。招考办要按照你志愿的填报顺序进行检索,如果有多个学校达到了分数要求,就只能把你投档到填报在最前面的学校。 另外,对于考生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如下: 高考录取批次顺序是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专科)和中职(技校)五个类别。 首先是本科提前批,这是为了面向那些成绩优秀、有特殊才能或已经作出相关贡献等考生设置的招生方式。本科提前批分为一批和二批,通常在高考后一个月左右开始投档录取。 再来是本科一批,这是各大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主要批次,按照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最低控制
高考成绩相同时如何录取 【普通文理科-不分文理专业校排名】 对应不分文理的普通高考生,报考部分文理的专业的话,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分数做一个排名,从高到底来依次录取。但是人如果两名学生的总分一样的话,学校会比较与专业相近的科目,一般来说多会趋于比较英语分数。 【普通理科-理科专业学校排名】 如果是理科生报的也是只收理工学生的专业,学校录取的时候遇到总分一样的孩子一般是趋于比较学生的数
高考志愿最多可以填几个? 不同省市安排不同,不同批次可填志的愿院校也不同,这里以上海为例: 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2023河北省大学投档线是多少 2023河北省大学投档线是多少如下: 河北省2023高考投档线是历史类430分,物理类439分。 普通本科类,历史科目组合430分,物理科目组合439分。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历史科目组合495分,物理科目组合492分。适用于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及其他有相应文化成绩要求的院校招生。 7月7日至10日集中填报志愿的录取,
高考录取顺序是怎样的 一、2020年高考志愿批次录取顺序 高考各批次录取顺序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的,首先是本科和专科提前批录取、然后是从本科一批录取,然后是本科二批录取、本科三批录取,最后是专科批次录取。 我们知道自己在哪个批次之后,一定要把自己批次填报的志愿的时间都记住,提前做一些报考志愿的准备,到报志愿的那天,能够迅速填完,不要陷在自己的纠结之中。 等待录取的时候,不要着急,你可以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是为了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主要包括综合成绩排序、专业要求、录取比例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的考量,旨在确保每个考生都有公平的机会被录取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高考志愿录取顺序规则是指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学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考生提交的志愿进行审核和录取的顺序。这个规则是为了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 一般而
2019年二本和三本合并后河南省 合并后,省内院校大批专业调整至一本批次招生,二本批次录取的学校数量及招生计划也大幅增加,所以,不少院校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较之往年会有所调整。二本批次院校数量增多,提醒该分数段的家长和考生,认真查看招生计划和专业。 田岐立建议,报考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所选报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地点及收费标准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选报学校时做到心
2023-12-29 12:36:31
2023-08-29 01:42:12
2023-08-26 04:47:10
2023-12-05 22:29:48
2023-11-05 10:20:04
2023-08-26 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