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15:29:49 | 爱好网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爱好网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播音主持能找什么工作(播音主持将来找什么工作) 学播音以后就业可以做什么? 我学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这个专业很好。它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中国的媒体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大国,现在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很容易找到工作。我的专业老师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所以我让她去很多地方教书,在电视台做记者。我申请这个专业比较容易,考大学也比较容易。一般只要过了省艺术投档线,也就是300多分,就能平均
民办的本科学历将来找工作困难吗? 不困难,民办大学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好, 它们的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正在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每所民办大学都有大量学生就读便是说明。就低层次二本和民办大学相比,各有优势,大家应该理性选择。虽然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民办大学毕业生依然有歧视现象,但这种现象毕竟是少数。 是那种顶尖的公司没有真本事是不可能进去的,就算有,学历是第一要求,也就pass
警察专业大学排名 警察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中国十大名牌警校: 在2022年校友会发布的政法类大学排名中,排名前十的警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江苏警官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广东警官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国第250名)。 直属于公安部,是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是我国公
现在的普通二本,毕业后去找工作好找吗? 看个人能力。 要想就业好,容易找工作的话除了看你是一本大学还是二本大学外还是要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以及你的个人能力是怎样的,有些一本大学即使你学了个不吃香的专业也会很难就业,但是如果你虽然在二本大学但是学的专业不错能力也不错的话,也是比较好找工作的,一本大学还是二本大学只是用人单位招聘上参考的一部分,并不是说二本大学学生就是不好就业的,个人觉得二本大
大学专业没选好,现在不好找工作了,怎么办? 说明题主应该是快大学毕业了吧,都在找工作了。专业既然已经无法改变了,那就只能通过别的办法来挽救一下。一般的大学生出路无非就几个方向: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就业。 其中,考研和出国留学是可以换专业的,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换到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上去,研究生毕业后重新进入就业市场,一来学历更好看,二来专业也比现在的专业容易就业。 考公务员对对
三本学校学医学影像技术,以后出来好找工作吗? 你好 像技术在现今是个热门,公立医院林立,私立医院正在迅猛发展,影像设备也在迅速增加,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大。所以学习影像技术前途无量!只是一定要学通学精把真本事学到手!这样以后找工作是无需犯愁的!祝你学业有成,马到成功! 2023全国医学影像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哪些? 医学影像学,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
强基计划的就业前景 强基计划的就业前景如下: 1、强基计划数学类 就业方向:本科毕业后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高科技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多数毕业生继续攻读数学或其他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者还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 2、强基计划物理学类 就业方向: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或技术开发相关工作;也可以进入企业从事物理相
从天津科技大学毕业之后,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的,现在快到11月份了,在学校里会有很多的招聘会,你可以去看看,多了解一下,找的工作不一定要对口的。 你问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个很难说,什么样的工作都有, 有去做销售的,有去大企业的,比如顶新啊,中石化啊什么的 天津科技大学2024考研报考条件怎么查? 天津科技大学2024考研报考条件怎么查?哪些考生可以报考天津科技大学呢
2023-08-17 17:09:12
2023-12-15 16:43:29
2023-11-07 08:17:20
2023-10-14 00:58:41
2023-09-05 10:38:05
2023-12-20 22: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