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

2024-03-28 05:44:14 | 爱好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1010246隶属于:教育部
今天爱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3人。根据查询复旦大学官网得知,2023年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为3人。2023年复旦大学在江苏省强基计划招生数为13人,其中基础医学专业3人,生物科学专业1人,化学专业2人,物理学专业3人,数学与应用数学1人,古文字学历史哲学专业3人。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

2023的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如下

1、招生对象:复旦大学强基计划主要面向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同时,对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考古、汉语言等学科领域有突出才华的学生,我们也欢迎其报名。

2、招生专业:2023年,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开设的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等。

3、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强基计划,考生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充分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录取办法

1、对于A类考生,根据高考成绩和考核成绩计算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确定录取名单。综合成绩同分时,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满分×850+考核成绩÷考核成绩满分×150。对于B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同科类同专业A类考生的最高。

2、对于综合成绩相同者,依次比较高考成绩、考核成绩、体育测试成绩,高者优先。对于体育测试不合格或无故未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不予录取。

3、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和身体健康状况复检。对于复查或复检不符合录取要求的考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4、我校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如确因身体原因需转到其他专业学习,须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转专业手续。

5、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数学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4、北京大学航空与航天: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技术科学、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5、北京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6.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

7.北京师范大学:尚未公布。

8.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

9.南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哲学。

10.天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生物科学。

11、大连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12.吉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

13.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核工程与技术、应用物理。

14.复旦大学:中文、历史、哲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基础医学。

15.同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生物技术

16、数学与力学,上海数学与生物医学科学大学,上海应用科学大学。

17.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生物科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18.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19.东南大学:哲学、物理、化学和数学。

20.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工程力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21、中国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核工程和核技术。

22.厦门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能源化学、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历史与哲学。

23.山东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24、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

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安全,25。

26、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赛博空间安全、中国语言文学、哲学。

27.中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生物科学。

28.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基础医学。

29、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化学和生物技术。

30.四川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工程力学、历史、哲学和基础医学。

31.重庆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2022强基计划学校及专业都有哪些?附39所强基计划高校专业名单汇总

2022/3/24 10:06:31文/陆明 爱好网

2022年度《强基础计划》报名时间已公布。每个人都非常关心坚实的基础计划。特别是在2022年间,新增了三个基础性高等院校,从36个增至39个。2022强基础计划的学校和专业是什么?本版为您总结了39所基础院校的专业概况,供大家参考。

《强纲领》下39所高校本科专业教学总结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数学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4、北京大学航空与航天: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技术科学、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5、北京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6.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

7.北京师范大学:尚未公布。

8.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

9.南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哲学。

10.天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生物科学。

11、大连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

12.吉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

13.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核工程与技术、应用物理。

14.复旦大学:中文、历史、哲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基础医学。

15.同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生物技术。

16、数学与力学,上海数学与生物医学科学大学,上海应用科学大学。

17.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生物科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18.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19.东南大学:哲学、物理、化学和数学。

20.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工程力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21、中国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核工程和核技术。

22.厦门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能源化学、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历史与哲学。

23.山东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24、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

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安全,25。

26、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赛博空间安全、中国语言文学、哲学。

27.中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生物科学。

28.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基础医学。

29、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化学和生物技术。

30.四川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工程力学、历史、哲学和基础医学。

31.重庆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32、电子科学与技术大学:应用物理。

33.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物理、生物技术、核工程与技术、哲学。

34、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化学和应用物理。

35.兰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

36、国防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

以上就是爱好网整理的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爱好网。
与“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3”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河南录取人数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河南录取人数 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河南录取人数 340人。根据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得知,2022年河南省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共计340人,理科288人,文科52人。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实施三年(2020年-2022年)共招生1.8万人次。但因强基计划招录人数并未做官

2024-03-23 10:38:20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为57406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报考情况分析2022年,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就达到了57406人,排名36所强基计划高校的第8位,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273.36倍。 复旦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人数为:27314人 拓展资料: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

2024-03-23 04:41:03
强基计划复旦招收人数 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复旦招收人数 强基招生人数

2022年复旦大学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专业人数录取规则 复旦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领袖人才、行业栋

2024-03-28 03:11:36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据网络统计,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

2024-03-22 20:19:18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强基招生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 2022年137人,2023年335人。根据查询复旦大学官网得知,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2022年为137人,2023年335人。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实施三年(2020年-2022年)共招生1.8万人次。但因强基计划招录人数并未做官方统一公布。

2024-03-24 00:07:09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 2022年137人,2023年335人。根据查询复旦大学官网得知,复旦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2022年为137人,2023年335人。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22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2年高考已圆满落幕,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已于近日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202

2024-03-24 12:18:57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78级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78级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为57406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报考情况分析2022年,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就达到了57406人,排名36所强基计划高校的第8位,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273.36倍。 复旦大学78级招生人数 目前,根据复旦大学主要有四种招生类别,即: (1)普通类 (2)国家专项 (3)高校专项(“腾飞计划”) (4)强

2024-03-26 07:19:55
复旦强基计划入围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复旦强基计划入围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据网络统计,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

2024-03-27 06: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