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 02:06:29 | 爱好网
2024年高考起,新高考选科政策发生重大调整。2025年高考也有了新要求。新高一高二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相关选科信息,为后续选择院校和专业做好准备工作!其中,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作为影响选科的重要客观因素,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分析。2024年全国211院校共有4218个专业(类)在京招生,其中选科要求物理+化学均须选考的占比55.12%,不限选科占比33%。物理+化学+X组合可报院校优势明显,可以综合考虑。对于2024/2025届高考生来说,
1.若专业方向明确,那么根据专业要求来,需要物理+化学双选的就选上,需要单科必选的也要选,没有要求的就选自己成绩最好的三科。2.若专业方向不明确,成绩较好,建议物化一起选上,未来可选的空间较大。985/211名校、以及理工农医四大门类专业基本上都要求物理+化学。3.若专业方向不明确,成绩中等,建议先确定大概的专业方向。比如可能会学习偏理工科,最好物化选上,可能偏向文科,就选自己成绩较好的几科,怎么分数高怎么选。4.若成绩普遍较差,且没有突出学科,建议按排名最靠前的3科来选。如果喜欢物理化学的,喜欢或者接受理工科的,物化放心大胆去选。如果不喜欢理工科的,物理化学学起来很吃力的,建议慎重考虑,毕竟物理化学赋分后难拿分,尽量选择其他科目,哪个学科容易拿分选那个学科。5.如果将来肯定不从事理工农医专业,而有志于文法公管类、财经类、语言类的孩子,或者选专业的时候“物理+化学”用不到的学生,这两门学科能不选的就不选。可以对照下表选择。
这个问题问得好!
在3+1+2模式在,很多不属于“学霸”级别的考生,不得不选择物理了 ——选择 历史 ,其专业选择权低得可怕。
于是很多人用物理来当专业的敲门砖,决定弃考化学,以便求取高分数。因为:
第一,化学相对于其它采用等级赋分的次选科目,学习难度和考试难度更大。同时选择物理和化学,对于部分考生来说,学习负担过大。
第二,大家都有意弃考化学,定会造成同3+3弃考物理一样的结果——学霸扎堆,不利于取得更好的排名前比例,导致最终的赋分成绩低。
这是大家所能想到的选化学的坏处。这里来说说好处。第一、专业覆盖率更高 。
也就是说,选择物理化学两门的考生比单选物理的考生能选更多的专业。
大家可能觉得:“我要那么多可选的专业类型有啥用,最后不就被一个学校专业录取!”
这里就涉及到新高考的 志愿填报 规则了。 传统高考,第一批次最多只能选择24个不同专业,而且其中每6个专业必须来源于同一个学校。
新高考就不一样了。第一段(相当于第一批次)的考生直接会有80个专业可填。
所以如果考生愿意,完全可以填80种完全不同的专业,且无学校限制。
这对于选择物理和化学考生有什么优势呢?最大的优势就是如果选择了对物理化学同时有要求的专业, 录取分数线 会由于竞争对手少而降低,不但好填报志愿且冲好专业的机会更多。
第二,相反的角度。这对于弃考化学的考生,就会造成在选择专业时志愿填报扎堆的现象。
这种扎堆要比3+3的扎堆现象更可怕。3+3有20种科目组合,在3+1+2下排除 历史 和化学,只剩三种组合了(物理生物地理、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地理政治)。
其中大部分考生应该会选择物理生物地理,他们在报考过程中,可挑选的对物理有要求的好学校的好专业专业时,竞争异常激烈——报考人数多了,会导致录取分数线飙升。
最后强调一点:我所说的这些,是在化学弃考越严重的情况下,越容易发生,且发生地越明显。
新高考“3+3”模式,出现“弃物理”现象;新高考“3+1+2”模式,会不会出现弃化学现象?
“3+1+2”模式,对化学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有人说这是“唱衰”化学,其实不然,很多地方的选科实践已经证明,化学已经被严重抛弃了。
一、只选物理,不选化学,不影响选择 理工科
“3+1+2”模式,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拯救物理”,因为在“3+3”模式下,很可能出现“弃物理”现象,这种现象在浙江省最为明显,虽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第二批实行“3+3”模式的地区,选择物理的人数虽然明显少于原来 文理分科 时的人数,但是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弃物理”现象,然而,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毕竟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还没有走上高考考场,一旦出现不理想的结局,最终的结果很难预测。
“3+1+2”模式,把物理“救上岸”,但是却把化学“推下水”,原来“弃物理”的那些因素,都集中在化学上。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理工科的热门专业,多数和化学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很多学生选择化学,并非是为了上 化学专业 ,而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理化专业或者理化生专业。
在“3+3”模式下,如果放弃物理,再放弃化学,就和理工科专业无缘了,所以很多不选择物理的学生,也会将就着选择化学,而在“3+1+2”模式下,避免了学生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化学成了最难的学科,危险也就最大了。
二、只选化学,不选物理,只是“ 死路 一条”
选择 历史 ,能不能选择化学?答案是可以,但是死路一条!“3+1+2”模式,很明显把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而 历史 作为文史类专业的基础,也就是说打算学理工科专业,必选物理,如果选了 历史 ,再选择化学,和理工科是无缘的,这里的化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来提分的,如果化学没有优势,这么选就是得不偿失,死路一条。
所以对于普通高中来说,选择 历史 的学生多了,选择化学的基本上就消失了。
三、选择物化,性价比不高
什么叫“性价比不高”?就是这个组合,得高分难,但是可报专业的 回报率 不高。在“3+1+2”模式下,对化学有要求的专业,主要有医学类、药学类、化学类、生物类、化工类、材料类、纺织类、农学类、食品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林学类、地理学类、交通运输类、环境保护类、气象学类等等,这些专业,包含了“四大 天坑 ”专业: 生化环材 ,除了医学类、材料类还算热门外,其他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即便是选择物理和化学的学生,也集中在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热门专业,而这些冷门专业,如果没有了专业调剂,将会面临致命打击。
然而,选择化学意味着要和学霸进行竞争,因为学霸热衷于理化生组合,所以差生不会选化学, 成绩中等的学生担心成为“炮灰”而不敢选择化学,最后也会和浙江省的物理一样,出现“尖子生互掐”的现象,学霸中也有很多人会放弃化学。
另外,化学的难度不如物理,对于学霸来说,化学容易得高分,这是更加危险的情况,本来人数就少,学霸又非常集中,就会出现91分赋分95分,90分赋分75分这样的现象,极端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化学涉及的材料类、医学类等专业,关系到国家 科技 发展的未来,而新高考的这种模式,脱离了实际,让学生选科时更加功利,可能造成非常不利的结果,希望有关专家尽快行动起来,多去一线进行调研,及时纠正偏差,未来如果不回到文理分科,也要向着“3+2+1”模式改进。
新高考选科 是高考路上学生、家长面对的第一关隘,选择是否恰当、合适直接影响今后的发展。通过题主的描述,可知题主是在“物理+生物+地理”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中更倾向于前者。这样的组合到底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分析。 爱好网
01.化学和地理学科特点
高中化学是较典型的理科科目,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知识点复杂、琐碎;二是表象容易但是应用难;三是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高中化学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包括了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而更侧重于
抽象思维
,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来形成化学概念和规律;其复杂性是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高,涉及的元素与
化学方程式
较多。 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有一定的难度,但远低于化学的难度。而且地理难度较大的内容是自然地理部分,这部分知识恰恰与物理联系较大,你已经选择物理了。地理其它部分的知识文科性较强,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背诵就能掌握的了,也不像 历史 、整治那样需要长篇记忆。
通过题主描述,在化学和地理中,你更偏好地理,你对地理的喜好能够促进你的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3.两科选科学生群体在新高考的“3+1+2”模式下,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学生中,优秀学生相对集中,常常被称为“学霸组合”,通过我们这儿近几年统考成绩分析发现一种现象,就是中等偏上学生化学通过等级赋分折分后的分数往往低于原始分数了。
在“物理+地理+生物”组合中,选择地理的学生包含了一大部分艺术学生,这对你来讲,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次,通过等级赋分折分后的分数往往要高于原始分数的。
所以,建议你把几次大型考试的地理和化学成绩进行比较(用划等级以后的折分,不是原始分,参考学生范围越 大越 准确),对比地理和化学中哪科更具有优势。
04.大学专业“物理+生物+地理”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达99%,在理工科类中除了少数对化学科单独有要求的专业(如 材料类专业 )外,均可以报,文史类中除了对 历史 、政治有单独要求的专业均可以报。
“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达94.70%,所有理工类以及没有学科要求的文史类均可以报。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和偏好,比较分析“物理+生物+地理”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中那个组合更适合你。
你是属于第二轮启动新高考的8个省市之一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辽宁、河北、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福建等8省市正式启动 高考改革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估计今后的省市都会用这种3+1+2的模式。
浙江3+3模式有20种组合,并且某些组合不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所以,新模式为3+1+2,共有12种组合。你已经选择物理,剩下4选2还有6种组合。
其实选择了物理,对应全国大学共计92个专业类的覆盖率就达到了95.7%,已经没有什么顾虑的了。那么剩下的科目该如何选呢?
对于高中生一般是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科优势大小;二是职业规划。
01 学科优势大小主要是看你在生、化、地、政4科中哪两科学得比较好,有较大的优势。这个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一般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
但是,这样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组合。还要综合比较,看选择你这种组合形式的,全校有多少人,在这些人中你能占到多大名次。
比如你生物和地理成绩比较好,选择生物、地理组合,全校选择这个组合的人数有300人,你排名100位。如果选择成绩相对弱一点的化学、生物组合,这个组合全校只有100人,可能你的名次排在20名。那么,选择化生组合显然更有优势。这个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类推到全省。
所以,看成绩并不是绝对的,还得看你在不同组合中所占的排名优势。简单点,就是看优势差距。比如,你的生、地组合比其他组合成绩优势非常显著,当然就只能选择生、地组合了。如果你的生、地组合的成绩只比生、化组合高一点点,那么,选择生、化组合也许更有优势。
再从学习难度上讲,除去物理和 历史 后,剩下的4科中,化学是最难的。其次是地理,再是生物,最后是政治。当然这是根据之前浙江选考人数确定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个体差异。
化学与地理实际上都带有理科思维。只不过化学给人感觉离生活更远,理论性偏强一些,地理带点感性认知。学习是要认真钻研的,钻研进去所有学科都一样简单。
02 职业规划现在的新高考是着重于人的能力发展的培养模式,与之配套的是在高中阶段就有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从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环境、职业价值观、个人特质等方面去分析。高中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写一份职业规划书。
职业兴趣往往是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职业兴趣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想象出来的往往与真实有较大地出入。比如,以前有学生填报专业时,认为自己喜欢计算机,到了大学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喜欢。以前的喜欢不过是从众心理。职业兴趣是要求和家人讨论,然后在初步的意向上,再和家人一起去做市场调查,最后分析得出结论。
所以,建议你好好做一份职业规划分析书。通过细致的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兴趣本心所在。再根据规划来确定科目选择。
比如,很多大学的医学专业是要求必选化学的。你没选择化学,基本上与学医无缘了。
新高考陆续在各省市实施,第三批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大多都采用“3+1+2”高考方案。现在恰逢第三批新高考的学生进行选科阶段,频繁看到有人询问关于选科的事情。在新高考“3+1+2”方案中,只要求考生必须在物理、 历史 两门科目当中选择一门作为必考科目,而对化学科目没太多的要求。新高考方案“3+1+2”模式选择物理不选择化学怎么样? 可以明确的说只要选择物理科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专业都能报考。化学科目在新高考中不占据任何优势,已经成为考生弃考最多的科目之一。
推行新高考方案的目的是促进考生的多元化发展,让考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选科。但局限于高考的分数以及高校专业对选科的限制,很多学生都会权衡再三,选择既能够高考赋分比较高的科目,又能够在报考大学时候尽可能选择专业多的小科目。很多人都在说,化学科目在新高考改革中已经死亡。 化学科目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高校专业对考生要求必须选择化学的也少之又少。 难度大、性价比低,导致大批学生弃考,选择地理、生物相对简单的科目。
在新高考当中,如果你的理科成绩一般,选择物理不选择化学是最好的决策。尽管,物理与化学的传统搭配可以报百分之九十八左右的专业。但是在新高考政策下,个人觉得你应该首先保证你的高考分数过本科线,其次考虑哪个科目能够报的专业更多。根据各个高校对高中阶段选科的要求,大部分工科专业要求考生只要选择物理就可以报考,哪怕是化工类的专业也要求考生只要选择物理就可以报考。(能够对考生提出必须物理、化学两门科目的,除非是特别好的高校,不缺生源情况下)。
另外有一点需要明说,在新高考“3+1+2”方案中,如果想学临床医学专业,最好选择传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搭配组合。大多数好的医学院都要求必须全选。 新高考方案中,如果说选物理不选化学的劣势在哪里,可能就在很多强势的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不能够报考。除了临床医学专业外,当然也有部分专业需要考生选择化学,比如北京化工大学的制药工程与环境工程等,要求考生必须选择物理、化学两门科目。如果你不打算以后报考这些相关类的专业,选不选择化学都是无关紧要的。新工科与传统的工科,大多数都是要求考生只要选择物理就完全可以报考。
注:2021年在江苏省新高考招生高校选科要求
前面说到,很多人都说新高考方案中,特别是在“3+1+2”方案中,化学成为考生弃考最多的科目,究竟原因是什么?前面我们只说到选择或者不选择化学科目,对高考填报专业的影响很小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大学的前提,高考总分数。我们知道在新高考“3+1+2”模式中,“2”指的是两门小科目,进行等级赋分制度。什么叫做等级赋分制度?就是把选择某一门学科的考生按照原始成绩分为A、B、C、……等级,不同的等级赋分情况不同。如果你成绩尚且不错,但是选择化学科目的考生,大多数都是学霸,那么你可能在赋分以后,原来80分的成绩就变成60分。
注:新高考等级赋分(不同省赋分方式不同)
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省份当中,不管在哪个省市,我们都可以发展选择地理、生物两门作为考试科目的都是最多的。地理、生物两门科目相比其他科目略微简单是一方面因素,另外一方面因素就是选择地理、生物的考生基数比较大,且学生群体分布均匀,容易在赋分的时候不吃亏。就假如选择化学,但是选择化学科目的考生较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学霸,自己高考稍微出错,可能在赋分的时候就吃亏。无论高考方案怎么改,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达到本科分数,其次在考虑到底选哪种科目最容易选择专业。
你们觉得化学在新高考当中的地位是不是明显的下降?你们所在的地方在新高考方案中,选择化学作为考试科目的多不多,是不是大多数都是尖子生选择化学呢?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选择权,考生的选择权,学校的选择权等等。
任何一个专业,一个科目,不能有冷热之分,重要与不重要之分,有语数外做基础,从其余科目中选择3科,选择的原则:喜欢的,学的好的,就是你的选择!
选择科目组合的原则一般是: 孩子愿意学;报考范围够;靠近未来的职业理想。
不选化学,高考报考双一流大学的临床医学时可能受限制,其他方面影响不大。如果主要考虑将来报考,最好的组合是——物化+, 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学校和专业,当然组合中有物理也能覆盖所有的学校和95%以上的专业。
一、没有化学的组合缺点:
化学这科是多数医学、化工、能源类专业的主选科目,没有化学的组合,报考这类专业和学校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再一个从知识体系和结构的角度来说, 化学与生物的关联性较强,没有化学,生物学起来会有困难, 因为生物学的生态部分适合记忆,但生物学的核心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 所以化学如果弱,生物也不容易拿高分。
二、物生地在一起好不好?
物理和生物都是传统理综合的科目,组合到一起合情合理,也可以弥补一些医学类专业的选科限制, 所以物生+的组合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组合。
再说说地理,地理是传统文综合的科目之一,但从地理学的内容和学科关联性的角度看,我个人始终认为 地理属于理科范畴。
报考时一般大学要求必选地理的不多,但双一流大学和个别提前批大学中的矿业、测量等类专业很多是要求地理必选的,所以要学这类专业的考生还真得选地理。总之,无论是从科目关联性的角度,还是从报考的选择范围考虑: 物、生+地的组合都很好——属于“难度适中、选择够用”的一种组合。
选择什么学科作为高考科目,主要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你擅长什么学科,建议你选什么学科,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取得高分。
我觉得你这个组合还是不错的,你能有这个选择说明你经历过不少思考。在整体难度上,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讲,化学的难度比地理的难度大,更难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地理在高中阶段虽说属于文科,但大学阶段却是理科的。高中化学记忆性的内容偏多,知识点多,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地理理解性的知识较多,属于文科中的理科。
从你的选择可以看出,你人有些懒,不想花时间记忆,偏好理解。这类学生往往英语不太好,这才是你应当注意的。记住:高考语数英有着根本性的地位,语数英不行,你选择的三科再强也没用。祝你好运!
您好,可以看出,您处在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省市,新高考的规则是:语数外必选,物理 历史 二选一,另外两门自选。
这就是不同高校的各专业招生计划以及特殊要求,比如说,莫个高校的某个专业(如:制药或者化工),招生要求是必须选考化学,而你的孩子又恰恰想学这个专业,那么就无法报考了,这就是很遗憾的事。
所以,选考要和孩子的将来专业挂钩,和高校的招生要求挂钩,麻烦在于目前高校的与新高考相适应的招生计划要求未出台,这就造成了困扰,建议您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成绩排位和专业意向,再结合与您孩子有可能录取的相关高校的网站咨询或公布的信息,谨慎选择。
想怎样就怎样,管他作甚
序言:随着 高考改革 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3+1+2的高考新模式,而选择科目将是学生必须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因为新高考将物理和历史作为主科,然后从剩下的4门科目当中选择两门来进行搭配。因此大部分同学考虑的问题都是选物理之后还要不要选化学,如果不选化学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此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地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选化学要考虑自己的化学水平
很多同学都会想,初中化学那么简单,到了高中也不会难到哪里去,其实高中化学是一门很特别的功课,有的人觉得很简单,但有的人却觉得很难,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相比于以前,3+1+2的模式会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如果以后打算从事 理工科 方面的工作,再加上化学水平比较好的话,选完物理之后还是建议选择化学;如果说化学的成绩不是特别好,那么也可以不选。
二、不选化学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专业选择
为什么将物理作为两种主科之一,就是因为大部分的专业都跟物理有关,甚至像医学类的这种专业也会要求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因为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数量仅仅次于物理,如果不选化学的话,在 志愿填报 时可以选择的专业数量就会大大的减少,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没有选择化学,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发现所学的专业需要学化学,那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增加很重的学习负担。
三、选科原则
很多人会担心,如果不选化学会导致在志愿填报时专业减少,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那么可怕,毕竟与化学相关的专业一般专业性都很强,就业形势都不太好,比如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几个专业往往被人们调侃为“四大 天坑 专业”,而这四个专业全部都和化学有关。因此在选科时尽量按照个人专长,分值优势以及将来的专业倾向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高考3+1+2模式选物理不选化学怎么样?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爱好网。新高考模式3+1+2最佳组合选什么科目好 新高考3+1+2模式,选择的科目组合中比较好的选项有:物化政、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地、物生政、物政地、史化生等。下面是对这几个选择的简要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新高考模式3+1+2最佳组合 顶尖学霸组合:物化政、物化生、物化地 物化生、物化地和物化政的可选专业占比均为95%以上。如果学生成绩很好,是妥妥的学霸,那么我非常建议在高一分科时
2024年江苏新高考选科要求与专业对照表 2024年江苏新高考选科要求与专业对照表已经公布,供2024届考生参考,2023届考生仍参考以往公布的专业选科要求,以下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最新消息为准。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网址: 省教育厅关于发布2024年拟在江苏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
高考“3+1+2”的模式是什么? 2021年,广东省新一轮普通高考“3+1+2”模式意思是指“3”就是3门必考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1”就是从物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中选1门作为选考科目;“2”是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门中选2门作为选考科目。 至于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高校要求,方可报考相关专业(类);所以说一般情况下就是以本科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设定首选科目要求、再选科
2024年新高考赋分表 2024年新高考赋分表如下: 根据新高考赋分制度,考生在各科目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将分为四个等级:A、B、C和D。其中,A等级是最高等级,考生获得A等级的成绩将获得5分的赋分;B等级是次高等级,考生获得B等级的成绩将获得4分的赋分;C等级是中等级,考生获得C等级的成绩将获得3分的赋分;D等级是低等级,考生获得D等级的成绩将获得2分的赋分。 2023年是新高考赋
2024广东高考选科要求 2024年广东高考招生选科要求如下: 一、物理类考生专业可选择范围更大 在本专科加起来总计6.4万个专业中,本科专业有3.9万个,专科专业为2.4万个。在本科专业中:首选科目“仅历史”和“仅物理”可选择的专业数量范围差距悬殊,占比分别为0.93%和36.86%,可以说首选科目为“仅物理”的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未来专业选择范围更大,首选科目为“物
2025四川高考是3+3还是3+1+2模式? 2025四川高考是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为统考科目,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 附3+1+2高考模式省份:2021年首届新高考(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2024年首届新高考(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
2024贵州高考是3+3还是3+1+2模式? 2024贵州高考是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为统考科目,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 附3+1+2高考模式省份:2021年首届新高考(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2024年首届新高考(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
2024年安徽新高考3+1+2如何选科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公告,2024年安徽新高考3+1+2模式正式实施,也就是实行新的等级赋分,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科目。 2024年安徽新高考选科要求 不提科目要求 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均可报考。 对首选科目提出要求 只对首
2023-08-17 17:09:12
2023-10-31 13:38:47
2023-10-14 00:58:41
2023-12-20 22:55:22
2023-10-24 20:30:29
2023-09-04 11: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