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04:02:55 | 爱好网
迎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宜春学院,位于赣西重市——宜春市。宜春自古儒风兴盛,兴学重教风气代代相传,唐宋以来,书院林立,讲学之风长盛不衰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先驱宋应星,近代物理学家吴有训就诞生在这块人杰地灵之地。
宜春学院是2000年合并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是一所有着长期办学历史,又有着崭新发展历程的省属高等院校,是拥有800多万人口的赣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原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宜春师专的前身是宜春大学,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宜春医专的前身是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宜春农专的前身是宜春农学院,1959年6月创办;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于1979年。以上四所学校,在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中,都为国家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述四所学校合并组建宜春学院(以下简称“合并”)。
学校合并之后,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使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截至到2007年9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数15800多人;拥有本部校区、北校区、西校区、继续教育校区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60246.8m2(合2040亩),生均81.15㎡;教学行政用房252262.95㎡,生均15.05㎡;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36217.43m2,生均8.1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07.53万元,生均5205.49元;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座位数共10675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6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5个;纸质图书130.07万册,电子图书99.2万册,生均131册。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学校目前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学校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师资规模逐年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358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297人,博士、硕士共39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学校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元生教授等100多位院士、博导、教授、博士担任兼职、客座、名誉教授。
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院、6个校级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拥有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2007年批准设置的两个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文、理、医、农为主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高职)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科技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现建有127个学生社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04年以来,我校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达4万余人次,其中,共有24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42人次获省级奖励。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情况年年有进步。2004年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5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6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6年7月,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全国5个优秀组织奖中唯一以学校名字命名的优秀组织奖。
宜春学院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学校发展向纵深展开,在校园建设上,学校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解决了新校园建设的资金问题。在专业调整上,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走市场主导之路,走优势发展之路,使专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科研发展上,学校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科研体制创新,科研开发,科研推广呈现出新的生机。“抗病毒性肝炎新药——乌索酸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在国际、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被国家列为“863”重点课题。不仅如此,该课题的研究已引入市场化运作,为科研开发、科研推广探索出一条产业化新路。2000年以来,宜春学院科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5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37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
学校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2006年10月,首批88名留学生入校就读,结束了宜春没有留学生教育的历史;2006年3月、10 月,国际美容联盟协会主席拼托先生先后两次专程来校视察,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并将亚洲美容培训中心设在我校;2006年11月上旬,我校先后承办国际抗衰老中胚层疗法培训班和首次海峡两岸医学美学学术论坛,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国际影响。
随着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目前,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近几年来,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都位居江西省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前列。
当前,学校正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部崛起”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使学校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教学性、应用性、区域性、多科性的本科教育,使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工程、农学。
省级特色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医学美容技术、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
江西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4个:伦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爱好网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020.64亩。全日制在校生17860人。现有教职工1414人(含工勤人员),其中,专任教师100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3.27%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74.88%以上;学校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院士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声誉得到提升。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初,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我校连续4年获得省综治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节能、计划生育、信访等方面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4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校自合并建校以来,努力提高办学层次。从以往的以专科专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本科专业为主,2018年已取消专科专业招生。现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近5年来,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有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20门,出版教材40余部,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际奖项23项,国家级一等奖45项,省级一等奖183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学。现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近5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4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其它各类项目10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3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1100篇,出版专著(译著)120余部;在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赣西区域60%的中小学校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干部都是宜春学院毕业生;学校培养造就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国优秀教师”刘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办学实力和较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90余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19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53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列为全省十大“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
以上就是爱好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爱好网。一、宜春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是多少1、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类普通类本科批专业组(01)(首选历史,再选不限)类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6849名。2、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类普通类本科批专业组(02)(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类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2407名。3、2023年江苏高考物理类普通类本科批专业组(
一、宜春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1、2023年浙江高考综合普通类平行录取一段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8344名。二、宜春学院浙江多少分可以上(近三年)1、2023年宜春学院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招生省份年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浙江2023综合-平行录取一段5391183442、2022年宜春学院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
一、宜春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1、2023年江西高考文科普通类本科二批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319名。2、2023年江西高考理科普通类本科二批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7582名。3、2023年江西高考理科服务外包类本科二批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2556名。二、宜
一、宜春学院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1、2022年黑龙江高考文科普通类本科二批A段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385名。2、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普通类本科二批A段考生上宜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5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4708名。二、宜春学院黑龙江多少分可以上(近三年)1、2022年宜春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招生省份年份科目类
宜春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有哪些? 宜春学院招生专业为经济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制 一、宜春学院招生专业 ken0@166.com二、宜春学院王牌专业 ken1@166.com三、宜春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位于赣西中心城市——江西
宜春学院专业排名 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简称宜春师专)、宜春医学专科学校(简称宜春医专)、宜春农业专科学校(简称宜春农专)、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简称宜春市职大)“三专一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成立宜春学院。学校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58年公立综合江西省人民政府那么宜春学院的优势专业都有哪些,下面七七网[www.gao
宜春学院是985大学吗?高考填报志愿时,宜春学院是985大学吗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宜春学院不是985大学。宜春学院(YichunUniversity)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学校是一所专业涵盖了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是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
宜春学院在省内排名怎么样,宜春学院在省内排名表现优秀 听到“宜春学院在省内排名怎么样”这个问题,我很自豪地告诉你,宜春学院在省内排名表现非常优秀。 首先,宜春学院是江西省属本科大学,始建于1958年。凭借多年的高质量教学和全面的校园建设,宜春学院在各项指标评估中表现卓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实力。 据最新排名数据显示,宜春学院在江西省各本科类高校中位居前列,其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成果
2023-08-17 17:09:12
2023-10-14 00:58:41
2023-08-31 23:56:47
2023-10-27 16:47:27
2023-11-02 13:53:38
2023-10-17 17: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