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2024-08-02 21:20:45 | 爱好网

爱好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高考志愿专业填几个

高考志愿一般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写。

1、填报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一般可以填6个,其中部分地区规定一个志愿可以填报1个学校与6个专业或1个学校4个专业等,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专业类进行填报。具体以各大学校招生简章为准。

2、增加录取机会。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3、新高考地区。

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天津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75个院校专业组、专科2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40个院校专业组、专科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

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1、大学办学实力。

一般可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来评估大学的办学实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可看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等情况。在师资队伍方面,可看大学拥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学者的数量。

2、专业选择。

高考志愿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在确定报考的院校之前,考生应该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选择与自己兴趣与方向相匹配的高校和专业。家长应该做好引导和支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3、学校环境。 爱好网

除了综合实力之外,考生和家长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住宿条件等等。这些因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太重要,但却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可以。新高考改革后出现了新的填报模式,即“院校+专业组”志愿是在志愿填报时,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单独的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若干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调剂”选项,调剂只在该专业组内进行。

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须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高考志愿填多少个专业

爱好网(https://www.aihaoya.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填多少个专业的相关内容。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

其中部分地区规定一个志愿可以填报1个学校与6个专业或1个学校4个专业等,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专业类进行填报。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对于高考改革地区,以浙江为例,高考可以报80个专业,这样听起来非常多,但是每个都是1所院校1个专业对应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没有上面一种情况总志愿情况多。

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A段50个院校专业组、本科B段25个院校专业组、专科2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40个院校专业组、专科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1、了解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

要尽可能多查阅院校介绍与专业介绍的资料,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开始目标要多一些,随着了解的广泛和深入,进行分析比较,逐渐缩小目标范围,以利于填报志愿时迅速准确的定位。

2、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学问,有许多的技巧。诸如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情况及走势。再如,目标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发展前景怎样,哪所大学的这个专业最好,录取分数多少等等,所有这些都要了如指掌,做到成竹在胸。

以上就是爱好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爱好网:www.aihaoya.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相关推荐
新高考选科为何不选政治 高考改革后政治吃香吗
新高考选科为何不选政治 高考改革后政治吃香吗

人教版高中教材一共有几本,每科有几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具体如下: 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数学: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数学 一、A版数学: 1-1(选修)A版 数学1- 2 (选修)A版 数学 2-1

2024-02-28 06:37:32
贵州2024新高考没有选择生物和化学可以选择护理专业吗,本科不可以吗大专可以吗?
贵州2024新高考没有选择生物和化学可以选择护理专业吗,本科不可以吗大专可以吗?

贵州2024新高考没有选择生物和化学可以选择护理专业吗,本科不可以吗大专可以吗? 您好,关于贵州2024新高考没有选择生物和化学可以选择护理专业的问题,我了解到贵州省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政策。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某个科目在高考中不被列为必考科目,那么学生就不需要选择这个科目进行考试。因此,如果您对护理专业感兴趣,可以在高中阶段选择其他相关的科目进行学习,并参加高考。 至于本科和大专的选择

2024-01-05 17:00:48
高考改革后中考艺术特长还加分吗
高考改革后中考艺术特长还加分吗

高考改革后中考艺术特长还加分吗 从明年起,艺术特长类不加分,这是一段文件资料,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天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针对招生录取机制,《意见》指出将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从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一

2024-05-30 21:13:46
新高考改革,选课怎么选
新高考改革,选课怎么选

新高考改革,选课怎么选 说说作为刚刚选过科的过来人的建议; 我是一名山东省的考生,关于选科一路也咨询了好多的生涯方向的专家,先说说我是怎么考虑选科这个事的吧。 首先我是考虑了我对每个科目的学习基础和兴趣。 毕竟从小到大对每个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我不能忽视的,因为这会让我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成绩如果不够好的话会影响到我可以上的学校的档次。兴趣方面,有兴趣的科目会让人更有学习动力

2024-06-26 10:42:02
成考入学后可以改专业吗?
成考入学后可以改专业吗?

成考入学后可以改专业吗? 成考入学后可以改专业吗?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成人高考是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单位企业的招聘要求里会明确写明对学历的要求,成人高考提升学历的目的就在于取得一份学历。下面教务老师为大家解答一下关于成人高考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考入学后可以改专业吗? 对于成考录取能不能换专业根据学院的规定不同,也有所差别,一

2024-06-24 07:33:22
高考院校专业组可以调专业吗?
高考院校专业组可以调专业吗?

高考院校专业组可以调专业吗? 不可以。 考生志愿填报的专业类别须与考生报名和考试的专业类别一致,不能跨专业类别填报志愿。不能跨类别填报志愿,不是只能选择职专所学专业,而是你在考后填报志愿时,要同你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名时已填报的专业类别相同,不能选择不同类别的学校和专业填报。 2022高考院校专业组服从调剂范围是什么 只在一个专业组内。 新高考下,关于考生志

2024-06-28 02:30:57
高考改革后地理吃香吗 选地理好不好
高考改革后地理吃香吗 选地理好不好

高考改革后地理吃香吗选地理好不好 新高考“+3”的组合有很多种,选择有地理的组合无疑是一种极具睿智的选择。高一的同学们,“+3”组合地理绝对是首选哦,所以说选地理的人是比较多的。 选择地理单科人数最多 造成这种选科结果的原因:学生普遍认为高一地理学科相相对简单,通俗易懂,而且答题思路比较明朗,答案往往比较简练。而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而且时事政治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很学生普遍反应政治知识

2024-01-14 03:30:01
学美术后可以选择什么专业?
学美术后可以选择什么专业?

中国计量大学专升本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中国计量大学专升本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公布,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主要课程及就业去向几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的讲解,详情如下: 中国计量大学专升本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 点击查看:浙江统招专升本视频课程 点击查看:浙江统招专升本题库试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夯实汉语言文学“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024-04-27 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