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4-05-21 06:38:02 | 爱好网

今天爱好网小编整理了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39所原985院校,院校专业206组。 71组双一流,16个一级学科,37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破格入围的只需高考分上一本线,常规入围的比普通一本专业录取分平均低22.9分。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报名截止日期各院校不同,均在4月28日至5月1日之间,报名确认日期在6月22日之前。与去年相比,一是今年对破格入围的高考最低分有了规定,二是对确认报名做了具体规定,其他与去年相似。强基计划各院校大学层次及专业层次数量分布统计

强基计划实施院校39所,原全部985院校、一流大学A院校36所、一流大学B院校3所,其中有2.0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简称2.0基地的37所院校,详见下表1中的大学层次。

39所院校均为第二轮双一流大学,但并不是所有双一流大学所开设的学科专业都是双一流学科专业,除清华北大未公布双一流学科外,所有高校开设的本科学科专业都有两大显著特征,是否是双一流大学的双一流学科及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档次。

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考强基计划5月在网上报名。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爱好网

高三考生,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招生是啥意思

强基计划招生是啥意思,回答如下:

强基计划招生是指我国教育部启动的一项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的招生政策。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项目”,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学科基础、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异的优秀学生。

强基计划招生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基础学科:强基计划重点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选拔在这些领域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的学生。

2.选拔标准多元化:强基计划招生不仅看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术潜力等方面。通过面试、综合素质评价、论文发表、竞赛成绩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3.高校自主选拔:强基计划招生允许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制定选拔标准和程序,开展自主选拔。选拔过程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4.培养模式创新: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将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强化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国际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全球视野。

5.奖学金丰厚:为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将为入选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

6.提前录取: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将根据选拔结果,提前录取符合条件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录取。

强基计划招生的意义在于:

1.选拔和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通过强基计划招生,有助于选拔出在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创新潜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推动教育改革:强基计划招生鼓励高校自主选拔、培养模式创新,有助于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3.提升高校竞争力:强基计划招生允许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选拔培养优秀学生,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地位。

4.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强基计划招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学术、创新、实践等多方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优秀人才。

以上,就是爱好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在吉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相关推荐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统计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统计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

2024-03-29 10:57:41
强基计划设计专业排名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设计专业排名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

2024-03-19 15:42:08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将在原有36所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三所新大学,新的大学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将于2022年底启动招生工作的坚实基础。以下是39大基础规划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编纂名单,由小编根据招生情况和前几年的强学科来供您查看。 1.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和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

2024-03-16 19:57:08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3-26 03:28:42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 强基计划学校名单及专业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名单 强基计划学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3-13 22:35:13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39所原985院校,院校专业206组。 71组双一流,16个一级学科,37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破格入围的只需高考分上一本线,常规入围的比普通一本专业录取分平均低22.9分。 2022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报名截止日期各院校不同,均在4月28日至5月1日之间,报名确认日期在6月22日之前。与去年相比,一是今年对破格入

2024-03-17 17:24:39
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2022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2年高考已圆满落幕,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已于近日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普通本科批共招收超2万名青海考生,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8.5%。本文分析数据仅含普通本科批招生数据,不含提前批,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方式。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

2024-05-04 10:26:12
强基计划高校专业评估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高校专业评估 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3-20 08: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