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爱好网小编整理了亲身经历:从三本大学逆袭到985名校,我收获了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文科学渣的逆袭
本人原创总结
一年时间完全可以上一个大档次的。
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的时候50多人的班级里排在倒数后十名里,高二努力开始奋起直追,78十人的班里排了十几名,高三九十多人的班级里进入前五,高考考上
厦门大学的分数线。励志吧。高考后,她说了一句话:天道酬勤。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
一、历史:
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在坚持学习和记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兴趣,这就需要一个小计划。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5、多看答题,分析问题的知识要点。
二、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三、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四、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课后题也好,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如果基础不是很好,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错题、难题记下来,偶尔看看,很有帮助,就是高考前也能作为数学的复习资料。
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
五、语文和
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
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爱好网
亲身经历:从三本大学逆袭到985名校,我收获了什么?
这是一个三本孩子逆袭考上top 20 985硕士的青春励志故事。
1.叛逆付出的沉重代价:在三本大学里颓废了两年青春
高中是改变普通家庭孩子命运的最好时机,与大多数孩子一样,我的青春叛逆期也在这几年悄然而至: 任性、冲动、厌学 ……一切与坏孩子有关的词语似乎都跟我产生了紧密联系。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那两年自己在想些什么。
我想所谓的成长大概就是,回头看过去,忍不住扇自己两耳光。
当然为此,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一个三本大学里颓废了两年时光。
刚上大一那一年,并没有立刻幡然醒悟,而是长期压抑之后的解放,于是直到现在我都想得起来那一年的关键词: 逛街、自拍、淘宝、晚睡晚起、综艺……
看起来比现在很成熟的大二
其实,就学习而言我底子不差,从小学到高中,我考过很多次第一,当过班长,获奖无数。包括当时所在的市里的重点高中也是自己考上的,即便在只付出了30%的精力的大一,我依然拿着奖学金,一次性通过四六级考试,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考试。 所以,对于智商和情商我从未怀疑过自己。
用我爸妈的话说就是“思想”(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我现在回头想想,问题的根源在于:
无知(逃避,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所以无畏,意识不到危机;
没有规划自己的人生,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正确的方法;
同时,没有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于是就没有成就感的刺激,“破罐子破摔”。
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普通大学学生的实际状况。
2. 旅途中的幡然醒悟:认识自己、思考人生,重塑价值观
大二那年,我走到了人生的临界点。 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周围的一切表示质疑。 但我又不知道怎么做,因为在一个三本的学校里,学习氛围确实令人堪忧,图书馆之类一定是四六级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才会人满为患。
不过有一个现象,直到现在我也认为 它是应用型大学的优势,就是创业。 当时我周围的好几个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已经在开餐厅,开淘宝,微博“网红店”,暑假也有不少人做家教或者实习(只不过实习单位都是离家近的三四线小城)。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从大二开始利用周末,寒暑假兼职
导游(由于当时我学的是
旅游管理专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做导游,开旅行社)从省内做起,到省外,再到境外。
恩施大峡谷
云南大理
浙江千岛湖
鼓浪屿
北京三里屯
吉林长白山天池
南京
直到大三上,这两年里,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见了世面。就是在旅途中, 我重新审视自己、思考人生,打破以前可怕的价值观。
澳门大三巴牌坊
香港海洋公园
泰国大皇宫
普吉岛
......
这一段旅行的终点是厦门,也就是在厦大,看着凤凰花开的校园,古朴的嘉庚式建筑,背着双肩包骑着单车穿梭在绿荫大道的学子,我感觉自己读了一个“假”大学。
就是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厦大,硕士我一定会来这里。
在厦大上弦场,暗自下定决心
3. 用力生活的美好:过程很苦、回味很甜
回到学校之后,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沉下心来,专心备考研究生。当然,整个过程虽然称不上痛苦但是十分煎熬。
在备考的大半年时间里,感觉自己开始沉淀下来。自律,专注,深度思考,坚持这些美好的品质我全都重新拥有了。
当时为了备课,我和室友一起剪短了长发。后来我们都考上了厦大,又成了同学
不负众望,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厦门大学新闻
传播学院。
更幸运地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公平,严苛却又慈爱,在国内广告领域非常知名的导师。
师门几个毕业生和导师合影
研究生两年,是我人生中最为充实而又愉悦的一段旅程:不论是在咖啡厅头脑风暴到深夜(厦大每个学院都会有咖啡厅供学生讨论学习)、课堂上的presentation,还是每周例会上的深度研究,亦或是亲自参与过的科研项目,以及北上知名广告公司/公关公司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毕业照,于厦大上弦场
那段时光,至今回味起来都会觉得,用力活着的感觉真好!
4. 985给我带来了什么?
985名校里的硕士来源有两种:推免和统考。因此很多统考生“出身”(本科学校)普通,我的同学中就有好几个跟我一样来自三本学校。另外, 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从高职高专考到了
南京大学。 所以, 个人的切身感受是:抓住人生几个关键节点,改变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当然也明显感受到了统考生和推免生在学术上的差异: 很多推免生本科阶段就已经掌握了几种研究方法甚至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名校硕士/博士看“出身”的根本原因。而不只是大家讨论得那么肤浅的“名校光环”而已。
不过,我也看到了本科非985/ 211研究生同学身上的特点: 爱折腾 (不停地去各种知名企业实习), 会玩儿 (
摄影,画画,健身等等), 情商高 , 会包装自己 (尤其是各种社交软件玩得特别溜), 沟通能力强,表现积极主动 等等。而这些特点让他们在校招上备受青睐,好几个同学手握几份高薪名企offer。
研究生期间养成的终身受益的三个好习惯是:
坚持运营两个微信公众号(其中一个目前有用户145W)
每周看完一本书
坚持学英语
每2-3天锻炼一次
所以我的默认学习时长延长到了 晚上10—11点 ,由于学习健身不断地切换,也不会感觉到累,相反从获益匪浅。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匆匆忙忙地就闯入了校招,穿梭于各大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实习单位也都还不错,当在秋季校招快结束时, 手握5份名企offer (其中包括世界500强,相对比较高薪但是加班严重的房地产,某些行业国产老大……),那一刻, 我觉得改变自己人生的感觉妙极了。
校招面试归来
前两天看到网上关于“985毕业还不如煎饼大妈挣得多”的新闻又把985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样荒唐的事件,我不想予以评论,因为毫无意义。但是,我想告诉大家,985能够给你的只是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而真正能够让你一直牛下去的必然是 你从985“熏陶”出来的思维方式、优秀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此,共勉。

读什么大学可以当大学老师
当大学老师需要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还需要教师证。基本上要985博士起了,最好国外名校。仅就文科类的来说,一般的本科大学现在基本上要求博士学位了(有留学经验的当然更好),一些大学附设的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硕士学位基本满足要求。
1、学历是根本,博士学历占据绝大多数。
如果拥有博士学历,想要进入高校教学答案是一定的。但是高校的水平质量存在三六九等,博士学历含金量的高低同样决定其去处,不同层次的高校对于引进人才的质量要求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博士学历的水平存在明显高低之分,有国际世界名校的博士生、国内著名985、211高校博士生以及普通高校博士生;同时在不同或是相同高校毕业背景中还存在专业的优劣区别,因此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会从这些硬性条件中进行筛选和区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有硕士学历想要进入高校任教是很难的,尤其是想要进入一本甚至更高水平的重点名校基本上无望,但在一些二三本或是专科院校任职辅导员或是助教的可能性比较大。
2、科研能力高低和科研成果情况。
层次越高的高校,在应聘教师时更加看重博士的科研水平能力和成果。而在高水平大学中,偏重于科研类的高校对此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那些博士期间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刊发权威性论文;成果质量高、论文引用收录情况好的博士生更加吃香。在同等学历的条件下,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应聘者将会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一些正在从事或是曾经从事的项目研究情况和其他含金量较高的获奖情况等也是高校聘用的判定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亲身经历:从三本大学逆袭到985名校,我收获了什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爱好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