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4-03-30 23:11:41 | 爱好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43010533隶属于:教育部
今天爱好网小编整理了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

2023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是631分。

据统计,2022年中南大学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在全国各省基本保持在540分以上。所谓入围分,即是指除高考成绩外还要加上数学单科成绩乘以0.2,因此要报考中南大学强基计划的同学需要格外注意了。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强基计划”。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划线高校、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317.0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9.52万平方米;设有30个二级学院,开设10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1781人,其中本科生34906人、研究生24373人、国际学生2362人、预科生140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数618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6人。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204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3年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人数为725人。 爱好网


注意:这个数字会根据招生计划和报名情况而变化,建议参考官方发布的信息。


浙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名单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在本科阶段主要在基础学科招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此外,部分学校还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

常健斐、陈佳豪、车诗霖、陈清瑶、董银、房重一、葛进、郭威德、郭小妹、黄依婷、李进鹏、李青、李文浩等。

学校简介: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317.0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9.52万平方米;设有30个二级学院,开设10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1781人,其中本科生34906人、研究生24373人、国际学生2362人、预科生140人。

中南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至分别于1903年和1914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湖南近代实业家梁焕奎认为,矿产资源是向国家输送膏血的,道路是国家的筋脉,这两项要务不抓住,国家就会因此困顿。而国家主权被侵夺、财富被掌控,国内人才不济被推为祸患之首。

以上就是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爱好网。
与“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3(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相关推荐
浙大专业强基计划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浙大专业强基计划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2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637分。根据查询高三网显示,2022年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最低为637分。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浙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名单 浙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

2024-03-16 18:46:54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2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如下: 1、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45.63分、化学622.05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56.38分。 2、在重庆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25.28分、化学618.63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38.75分。 3、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录取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85.89分、

2024-03-17 17:51:02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如下: 四川省:清华大学理科680分、文科615分;北京大学理科686分、文科639分;国防科技大学624分;电子科技大学645分入围25人;重庆大学619分。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594分、历史学类612分、哲学589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48分、物理学631分、化学621分、工程力学606分、生物科学632分、基础医学635分。 重

2024-03-27 15:21:49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与哲学。 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并不是统一的,会因考生所在省份及报考专业而有所不同。根据安徽省2022年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公布情况 以下是一些参考信息: 1.对于文科和理科均为680分(文化课成绩),A类专业680分以上,B类专

2024-03-19 15:52:13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名单)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2024-03-17 10:46:05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浙江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浙江大学强基计划2023招生人数)

浙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名单 浙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4-03-25 06:03:31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强基招生人数 强基计划实施三年(2020年-2022年)共招生1.8万人次。但因强基计划招录人数并未做官方统一公布。 强基计划作为高考特招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考生进入名校的录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强基计划作为高考特招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考生进入名校的录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强基计划的39所学校均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对于想要上名校并且已经提前规划的学生来说,报

2024-03-24 19:35:02
安徽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安徽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安徽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1 2021年安徽 强基计划 入围分数线670分。2020年被称为“强基元年”,“强基计划”招生取代“ 自主招生 ”,是国家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新纪元的重要标志。 在“强基计划”招生试点实施的第一年,由于“强基计划”设置的基础 学科专业 的重要性,以及“强基计划”招生以培养拔尖人才的必要性,尚未得到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的认可,因此,“强基计划”实施的第

2024-03-25 23:06:27